「西港香」蜈蚣陣

舉行時間:逢丑、辰、未、戌年農曆四月中旬
主辦廟宇:台南安南區公塭仔萬安宮、西港鄉溪埔寮安溪宮
主祀神明:天上聖母、溫府王爺、楊府太師、中壇元帥
祀神性質:媽祖信仰、王爺信仰、太子爺信仰


◆公塭仔萬安宮開館當天現場


◆道長為蜈蚣進行開光點睛儀式
如果說「蕭瓏香」蜈蚣陣以一百零八節的長度,為全臺之最,那麼「西港香」 蜈蚣陣就是以悠久的歷史,遠近馳名。 「西港香」是由西港仔大廟慶安宮所主導的刈香活動。依據<台南縣西港玉 敕慶安宮金大廟沿革碑誌>記載,本廟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,主祀 天上聖母、城隍境主、中壇元帥。慶安宮自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起開始舉 辦王醮和刈香活動,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。 (註13)

「西港香」蜈蚣陣是由「溪埔寮」安溪宮和「公塭仔」萬安宮所合組而成的, 在整個刈香繞境活動過程中,被編列為「特」字號陣頭,可以獨立行走而不必和 香陣同進退,享有崇高的地位。

根據萬安宮百足真人蜈蚣陣誌史記載,「公塭仔」、「溪埔寮」蜈蚣陣的歷史 可以追溯至「西港香」前身「姑媽宮請水時期」(西元一七八四至一八二○)的 二十四庄,「蚵殼港」(在今西港鄉「大塭寮」前)即是其中的一員,庄廟就名為 萬安宮。當時「蚵殼港」本庄有四個角頭,加上因結盟而依附的「公塭仔」庄(當 時公塭庄為小村落,因易遭外人欺侮而依靠蚵殼港),五角頭共組蜈蚣陣。

後來 於道光三年(西元一八二三年)因曾文溪氾濫,將「蚵殼港」四角頭盡數沖毀, 只剩「公塭仔」幾戶人家,雖然有些居民回到「蚵殼港庄社」故地,重新搭建草 寮居住,建立了「溪埔寮」村社,但是兩庄居民人力、物力缺乏,無力再組蜈蚣 陣,因此建議西港大廟慶安宮收回本部辦理或另擇他廟承辦。怎奈因蜈蚣陣陣容 龐大,沒有任何一庄公廟敢接手,不得已之下,慶安宮乃積極鼓勵「溪埔寮」、「公 塭仔」重新組陣,在兩庄居民齊心協力之下,終於克服萬難,讓蜈蚣陣再度現身 於西港仔燒王船刈香活動中。


「公塭仔」、「溪埔寮」蜈蚣陣的組成以「公塭仔」為主體,裝閣的長度並不 固定,主要是依照香科值年「千歲爺」的指示所決定,有逐漸成長的趨勢,目前 裝閣神童人數為六十六人。本陣神童成員來自「公塭仔」、「溪埔寮」兩庄,採家 族世襲制,也就是家族中只要有人扮過神童,日後若有適齡的孩童,就必須參與 蜈蚣陣的裝閣;萬一家中沒有小孩可裝扮神童,則必須向慶安宮「千歲爺」請示, 可否由他人替代或免役。

也因為裝扮神童是採家族世襲制,因此不用繳交任何費 用,但是神童的服裝及扛工則必須自理,家長為此也必須破費不少。幸好,主辦 香科活動的慶安宮,為鼓勵「公塭仔」、「溪埔寮」能不畏艱難,讓蜈蚣陣順利 出陣遊走於香陣中,會發彩賞封給扮神童的小孩,彩金約六千元左右,這對神童的家長而言,也算是一種補貼。 (註14)


◆紙糊的蜈蚣頭遇到下雨天也得戴上雨衣才行
「西港香」蜈蚣陣的組陣過程和「蕭瓏香」頗為相似,蜈蚣頭、尾都是由紙 糊業者捏製而成的,架坪開館前二天,再請神明降駕開光點眼,賦予蜈蚣神性; 刈香結束後,也必須將蜈蚣頭、尾火化,以示返回天庭述職。

本陣裝閣人物主要以「唐太宗出巡」為主體,陣中人物大都是唐朝的忠良義士和文武百官,有魏徵、徐茂公、程咬金、樊梨花、薛仁貴、薛丁山、羅通等。在三天刈香活動中,看陣中是由哪位將軍掛帥,戲碼就以掛帥將軍為主來命名,通常第一天戲碼為「薛仁貴征 東」,第二天為「薛丁山征西」,最後一天為「羅通掃北」;不過,不論是由誰掛帥,陣中第一個位置一定是探子(亦稱探子馬),最後一個位置一定是唐太宗。

「公塭仔」、「溪埔寮」蜈蚣陣的主要動力和「蕭瓏香」蜈蚣陣一樣,都是以 裝輪推動方式前進,陣前再用曳引機牽拉,增加動力。本陣是「西港香」的專屬 陣頭,只有在西港仔刈香出巡遶境活動中才出現,陣中蜈蚣頭部有「千歲爺」的 「二十八星宿」蜈蚣令坐鎮,是值年「千歲爺」的開路先鋒,負有驅邪逐魔、綏 靖地方的重責大任,確保香陣能出巡順利。因此,沒有「千歲爺」旨意,平時是 不能任意組裝出巡,也不能外借支援其他廟會活動,於此,兩庄的居民頗為自豪 而引以為傲。
◆萬安宮及安溪宮的神轎在蜈蚣陣尾壓後

註13:西港香的前身為八份「姑媽宮」(今西港鄉港東村懿德宮)的請水繞境活動,道光六年慶 安宮接辦請水活動,道光二十七年才正式起建王醮。詳見黃文博、黃明雅《台灣第一香》,頁15∼17,西港玉敕慶安宮,2001年。
註14:根據筆者於2003年四月十三日調查訪問溪埔寮安溪宮廟旁住戶所得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