蜈蚣陣典故
蜈蚣陣也稱為「蜈蚣坪」或「蜈蚣閣」, (註5)主要結構是由一節一節的木板連
結而成,每一節左右穿過一根木棒,由大人扛抬著,坪上則坐著裝扮民間故事的
童男童女,前後再加上蜈蚣的頭、尾。 (註6)台南五大香出巡遶境活動中,皆以蜈蚣
陣做為香陣的開路前鋒,並將祂神格化,敕封為「百足真人」。
蜈蚣陣的起源和形式,應該和盛行於清代台灣廟會中的「抬閣」遊行活動有關,
乾隆三十七年朱景英遊幕台灣時,在所寫的《海東札記》裡,就對當時台灣府城迎神賽會活動中,「抬閣」遊行有清楚的記載:
『
俗喜迎神賽會。如天后誕辰、中原普渡,醵金境內,備極鋪排,導從列帳,華侈異常。又出金傭人家垂髫女子,裝扮故事,舁游市街,謂之『抬閣』,
靡迷甚矣。 』(註7)
這種「抬閣」方式,簡單的說就是用兩根長長的大竹,上面紮上一兩張椅子
或凳子,由垂髫女子「裝扮故事」--也就是扮成古代小說故事中的人物,像是
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之類的故事--坐在椅子或凳子上,讓幾個漢子抬著,
在廟會或喜慶喪禮中遊行。每次遊行大都有幾十台這種轎子,排成長長的隊伍,
有點像很多隻腳的蜈蚣,因而叫做「蜈蚣閣」(註8)。
|
◆公塭仔工作人員正在為蜈蚣輪子打氣 |
◆佳里香蜈蚣坪
|
清代台灣廟會中這種「抬閣」的活動,雖然因「裝閣」遊行的數量較多,排
列起來像是蜈蚣一樣,而有「蜈蚣閣」的稱呼。但是依照當時的組織結構,和今
日比較起來,還稱不上是蜈蚣陣,也不具有宗教功能,到像是目前民間常見到的
「藝閣」,所不同的是由人力扛抬轉為機械動力,由玩偶取代真人扮戲,以及電
力設備的普遍使用。 何以蜈蚣陣會被賦予神力而有消災解厄,驅邪逐魔的功效呢?這應該是由於 蜈蚣列為五毒之一,本身雖然有毒,但也具備解毒的功能,若就「以毒攻毒」的 觀念而言,正是一切瘟毒的剋星。因此,由蜈蚣陣來擔任出巡遶境的開路前鋒, 目的就是要以蜈蚣本身所具有「百毒不侵」的特性,以及被賦予的神性,為民去 災解厄,保境安民。 (註9) 至於「蜈蚣閣」如何蛻變成蜈蚣陣,並被賦予神力而神格 化為「百足真人」,已經無從查考,不過民間咸信應該和流傳於大陸福建「王爺 公收伏蜈蚣精」的傳說有關。被降伏的蜈蚣精也因成為「王爺公」的部將,伴隨 主公代天巡狩,斬妖除魔,護佑百姓,累積功德而受封為神,與「王爺公」同享萬年香火。
註 5:黃文博、戴己川《南瀛風情》,頁15,台南縣政府,1993年。 |